TCP 与 UDP 协议核心知识点整理

一、TCP(传输控制协议)

核心特性

  • 可靠性:提供面向连接的、可靠的字节流传输,通过确认机制、重传机制、流量控制等确保数据完整送达。
  • 适用场景:对数据完整性要求高,可接受一定延迟的场景,例如:
    • 安装包下载(需保证文件完整,不允许丢失或损坏)
    • 网页浏览、邮件发送、文件传输(FTP)等

二、UDP(用户数据报协议)

核心特性

  • 高效性:无连接、不可靠传输,数据包可能丢失,但传输速度快(无需建立连接、确认等额外开销)。
  • 数据报格式(简单简洁)
字段 长度(位) 说明
源端口 16 发送端应用程序端口号
目标端口 16 接收端应用程序端口号
长度 16 整个 UDP 数据报的字节数(包括首部和数据)
校验和 16 用于校验数据在传输中是否损坏(可选)
数据 可变 实际传输的应用数据

适用场景

  • 对实时性要求高,可容忍少量数据丢失的场景,例如:
  • 视频 / 语音通话、直播(卡顿可接受,延迟需极低)
  • 实时游戏、DNS 查询等

核心区别速记

维度 TCP UDP
连接性 面向连接(需三次握手建立连接) 无连接(直接发送)
可靠性 可靠(无丢失、按序到达) 不可靠(可能丢失、乱序)
速度 较慢(开销大) 较快(开销小)
格式复杂度 复杂(含序号、确认号等) 简单(仅 4 个首部字段)